醫療改革討論 容易各走極端
九七回歸後,特區政府曾一度因應人口老化、醫藥成本急升的趨勢,將醫療制度改革列為施政重點之一。過去五年,當局曾推出兩份諮詢文件,當中主要建議均由於經濟環境不佳、爭議性過大而擱置下來。衛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醫生2001年底指出,有關醫療融資的改革方案,起碼還要研究三至五年。
改革爭議的正面與側面
1999年4月,政府公布由哈佛學者進行的專家報告;在2002年初,衛生福利局亦公布另一份醫護改革諮詢文件,兩份文件皆對香港醫療體系現況,作出全面剖析。但當時的公眾討論,主要圍繞著醫療融資的部分,由於涉及資源重新分配、病人財政承擔等課題,皆十分敏感,成為關注焦點實在不難理解。
然而,兩份諮詢文件對醫療架構提出的建議,影響同樣深遠,但公開的討論卻不多。例如哈佛報告曾提出,將醫管局分拆成十二至十八地區醫療系統,引入互相競爭,顯然引起醫管局的強力反彈,有關建議亦無疾而終;去年醫護改革諮詢文件建議,醫管局集醫療門診大權於一身,則主要受到來自私人醫生的猛烈抨擊。若未能有效處理這方面的爭議,醫療改革的討論往往便難有成果。
醫療改革的主要方向
從附圖可見,關於醫療體系融資及架構的改革,兩者其實並無必然關係,各自牽動的權力和利益分配,亦有所差別。支持分散醫療融資渠道,並不等於支持醫療架構非中央化;醫療架構非中央化的建議,同樣可和集中融資渠道的建議並存。一般而言,公眾及政界只對融資問題較關注,業界則對兩者反應同樣敏感。
因此,要令醫療改革的討論變得有意義,首先,就必須同時顧及融資及架構兩大方面。例如一項有關醫療融資的建議,縱使能得到各方面接受;但相關的架構改革建議,卻引起強烈的反彈,則最終討論很可能仍陷入意氣之爭,建議落得無疾而終。
其次,對於醫療改革的不同方向,最終如何抉擇,有待整體社會共識的塑造與形成;但必須強調的是,下列分類只屬概念上的理想劃分。也就是說,在現實中,並非必然存在絕對中央化、又或絕對非中央化的醫療架構,在兩個極端的中央,亦可存在權宜的中間方案。這類中間方案,可能將是化解爭議、理順問題的重要步驟。
附圖:醫療改革的主要方向
行政架構 :1. 中央化(行政主導)/2. 非中央化(市場主導)
財政資源:a. 集中(公帑,中央保險)/b. 分散(私人保險,個人儲蓄)
1a. 現行制度
2a. 1999年哈佛專家報告
1b. 2001年醫護改革諮詢文件
2b. 票據制(voucher plan)
(原文發表於2002年3月,今天重看仍有參考價值)
改革爭議的正面與側面
1999年4月,政府公布由哈佛學者進行的專家報告;在2002年初,衛生福利局亦公布另一份醫護改革諮詢文件,兩份文件皆對香港醫療體系現況,作出全面剖析。但當時的公眾討論,主要圍繞著醫療融資的部分,由於涉及資源重新分配、病人財政承擔等課題,皆十分敏感,成為關注焦點實在不難理解。
然而,兩份諮詢文件對醫療架構提出的建議,影響同樣深遠,但公開的討論卻不多。例如哈佛報告曾提出,將醫管局分拆成十二至十八地區醫療系統,引入互相競爭,顯然引起醫管局的強力反彈,有關建議亦無疾而終;去年醫護改革諮詢文件建議,醫管局集醫療門診大權於一身,則主要受到來自私人醫生的猛烈抨擊。若未能有效處理這方面的爭議,醫療改革的討論往往便難有成果。
醫療改革的主要方向
從附圖可見,關於醫療體系融資及架構的改革,兩者其實並無必然關係,各自牽動的權力和利益分配,亦有所差別。支持分散醫療融資渠道,並不等於支持醫療架構非中央化;醫療架構非中央化的建議,同樣可和集中融資渠道的建議並存。一般而言,公眾及政界只對融資問題較關注,業界則對兩者反應同樣敏感。
因此,要令醫療改革的討論變得有意義,首先,就必須同時顧及融資及架構兩大方面。例如一項有關醫療融資的建議,縱使能得到各方面接受;但相關的架構改革建議,卻引起強烈的反彈,則最終討論很可能仍陷入意氣之爭,建議落得無疾而終。
其次,對於醫療改革的不同方向,最終如何抉擇,有待整體社會共識的塑造與形成;但必須強調的是,下列分類只屬概念上的理想劃分。也就是說,在現實中,並非必然存在絕對中央化、又或絕對非中央化的醫療架構,在兩個極端的中央,亦可存在權宜的中間方案。這類中間方案,可能將是化解爭議、理順問題的重要步驟。
附圖:醫療改革的主要方向
行政架構 :1. 中央化(行政主導)/2. 非中央化(市場主導)
財政資源:a. 集中(公帑,中央保險)/b. 分散(私人保險,個人儲蓄)
1a. 現行制度
2a. 1999年哈佛專家報告
1b. 2001年醫護改革諮詢文件
2b. 票據制(voucher plan)
(原文發表於2002年3月,今天重看仍有參考價值)